• 患者服务: 与癌共舞小助手
  • 微信号: yagw_help22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左侧

一类罕见并发症——副肿瘤综合征

  [复制链接]
21819 0 小曲 发表于 2021-8-12 17:51:49 |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副肿瘤综合征,也称副癌综合征(paraneoplastic syndromes,PS),是肿瘤分泌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,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、内分泌、胃肠道、皮肤、肾脏、血液、骨骼等系统或器官的症状,也就是说,肿瘤可能在不转移的情况下,通过分泌物影响远端的器官出现病变。副肿瘤综合征不是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直接浸润造成的,也不是常说的由感染、放化疗、营养障碍等肿瘤非转移病,而是一种更为少见、复杂的临床表现。在肿瘤患者中,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病率<1%,多见于肺癌(特别是小细胞肺癌)、乳腺癌、卵巢癌患者人群。
' N' `9 m& |4 D! v$ m0 `
目前副肿瘤综合征的机制研究中,可以明确的是副肿瘤综合征通常与免疫异常有关,也有一部分发现与代谢异常有关。其中大多数副肿瘤综合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,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其他器官疾病伴有神经疾病。因此,副肿瘤综合征也有一种狭义的说法,即神经系统副癌综合征(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,PNS)或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疾病。
30.jpg
5 }! L7 V- h3 G% C
尽管发病率低,但副肿瘤综合征在临床上并没有被忽视,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严重而持久的神经功能缺失。同时,副肿瘤综合征不一定与肿瘤同步进展,当肿瘤在隐匿阶段时也有可能出现副肿瘤综合征,对于早期诊断、根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。肿瘤患者则要避免将副肿瘤综合征和药物副作用、病情进展的症状相互混淆。
: ]( V& H& a5 c. M' u
一、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  
) f! y0 P; _. f# `2 S$ S8 l& L% J
发病机制:肿瘤细胞表达与正常神经系统相似或相同的抗原,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对应的抗体,这种抗体对抗肿瘤的同时也会攻击自身神经系统。这种机制决定了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

7 k! F& @0 j8 U) b
其中,抗神经元抗体是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,可作为诊断指标,在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。常见的有Hu 抗体、Yo 抗体、Ri 抗体、CV2 抗体、 Tr 抗体、Ta 抗体、CAR 抗体、VGC 抗体、Amphiphysin抗体等。不同的抗体可能对应不同的症状,并揭示或预测不同的肿瘤类型。
31.jpg & W" ^  z4 @  W, W1 |, H# f
1.小脑变性
副肿瘤性小脑变性(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,PCD),最常见于小细胞肺癌、卵巢癌、乳腺癌、霍奇金淋巴瘤。特征症状为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、构音障碍、眼球震颤。通常起病为亚急性,在数周内进展到全小脑;也有急性的病例,在数日或数小时内迅速进展。

* k" Z! g* j0 h1 I+ T* j* M
患者血清中可能检出抗Yo抗体、抗Hu抗体及抗Ri抗体。
# m# U; V$ r& \- i0 E3 |! x$ e
2. Lambert-Eaton 综合征
肌无力综合征(Lambert-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,LEMS),多见于小细胞肺癌。特征症状为肢体近端及躯干无力、病态疲劳、肌肉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增强,持续用力后又下降,自主神经症状为口干、便秘、阳痿及出汗异常。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含有VGCC抗体。
1 R& M3 J, }6 D
3.重症肌无力
重症肌无力(myasthenia gravis,MG),多见于胸腺癌,也可能与乳腺癌、肺癌、霍奇金淋巴瘤并发。临床上,有15%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属于副肿瘤综合征。特征为肌肉易疲劳,如眼肌无力、吞咽困难。MG常常在晨起或休息后症状减轻,下午或劳累后加重,“晨轻暮重”是其显著特点。
3 H- e+ N; v4 a7 }' T% I
4.副肿瘤性肌病
多发性肌炎(polymyositis,PM)与皮肌炎(dermatomyositis) ,多见于肺癌、淋巴瘤、卵巢癌、消化道肿瘤。主要表现肢体近端肌无力、吞咽困难、受累肌肉疼痛、肌张力下降、皮疹。

; c* o7 D1 K. Q5 f8 t
皮肌炎可能在肿瘤数月甚至数年前出现,皮肤病变进展迅速。因此,皮肌炎患者应定期体检、筛查恶性肿瘤。
32.jpg 33.jpg
皮肌炎皮肤表现多种多样
(图片来源:CSDCMA皮科时讯论坛)
1 ^- u) a5 e1 W( ?9 J
有关的特异性抗体为Mi2、Jo1、SRP 。
! B6 h/ s. B! r& T
5. 斜视性眼震挛-肌阵挛综合征
简称眼-肌阵挛(paraneoplastic opsoclonus—myoclonia,POM),多发于小细胞肺癌、成神经细胞瘤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。表现为与注视方向无关的双眼杂乱运动等眼球异常运动,睡眠时也会存在。与Hu抗体、Amphiphysin抗体可能有关联。
34.jpg
(图片来源:副肿瘤综合征的最新进展国外医学(老年医学分册)(02),86-90)
& m0 s( B* g$ U# s7 k9 w3 F" C# @
二、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  
1 c7 S. k. d" V, Q
发病机制:肿瘤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与靶器官引起的内分泌功能紊乱。

: T$ ~  T  x; i$ o
1.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(SIADH)
由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或异位分泌所致,常见于小细胞肺癌。临床表现为血钠快速降低,低钠血症,低尿素氮、低尿酸血症并发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精神失常,严重时会惊厥、昏迷甚至永久性脑损伤。

6 a, [4 r/ Q, @" G& v+ r! g) k; x
2.高钙血症
肿瘤产生异位甲状旁腺激素或肿瘤骨转移导致,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、非小细胞肺癌、乳腺癌。全身及各系统均有症状表现,常见的有厌食、恶心、便秘、多尿、肌无力、癫痫、嗜睡、神智不清、心律失常、昏迷等。

5 d0 Z' h7 w+ r- X" Y
3.库欣综合征
肿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,常见于小细胞肺癌和支气管类癌。临床表现类似糖皮质激素副作用,如向心性肥胖、满月脸、高血压等。

1 b7 H, @4 C5 X3 v9 S+ ~0 O( m
4.低血糖症
肿瘤分泌胰岛素类似物或肿瘤过度消耗葡萄糖导致,常见于间皮瘤、神经纤维瘤、血管内皮瘤等。临床表现为出汗、饥饿、心慌等。
% \& ^' A5 c6 o. u- i
三、诊断与治疗  

' w" d5 ?/ p3 {8 Q9 [6 Q
  • 是否为副肿瘤综合征;
  • 寻找原发病灶;
  • 肿瘤治疗及对症治疗。
    : Z: j9 w1 P9 ?' y
" f8 ?# X* p) J9 m, L( X* h5 f
确诊神经性副肿瘤综合征:
# v$ s& I. C% ^1 u
①典型的综合征(小脑退化、边缘叶脑炎、脑脊髓炎、感觉神经元病、斜视眼阵挛一肌阵挛)表现,有已经确诊的肿瘤,并且5年内神经系统症状不断进展;

9 [# h, j) s2 {+ `2 \1 r
②非典型综合征表现,但在肿瘤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;
- g1 X) p- J8 A" B" I% d  c
③非典型综合征,已经确诊或五年内确诊肿瘤,抗神经元抗体阳性;
0 c  D- x& E+ h( y. c5 T
④典型或非典型神经系统综合征,未发现肿瘤,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(抗-Hu、Yo、CV2、Ri、Ma2或amphiphysin)。

& N( t: y6 J2 G1 A
疑似神经性副肿瘤综合征:

; X" w+ ]+ o5 z. A, |: p1 F0 W4 i
①典型的综合征,肿瘤高危人群,未发现抗神经元抗体;

- b, `3 k3 Z$ b! c  X
②不伴肿瘤的神经系统综合征(典型或不典型)。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抗神经元抗体;

. a+ E' k9 O% L$ I* `9 k* d
③有已经确诊的肿瘤,非典型综合征综合,但2年内神经系统症状不断进展,没有抗神经元抗体。
35.jpg
( `% v9 m& i+ n8 U! W8 ?1 a
对于副肿瘤综合征尤其是神经症状,目前尚无特效疗法,主要以肿瘤治疗为主。对于其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尚不全面,因此免疫调节疗法的效果有限。虽然副肿瘤综合征与肿瘤的进展并不一定同步,但具有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大多能从有效的肿瘤治疗中获益。

$ M) y- n0 W+ w$ ^- @7 P. N7 h
神经症状从出现到造成神经损伤进展很快,一旦造成不可逆损伤或神经死亡将严重影响预后。因此,当肿瘤高危人群或肿瘤患者突然出现上文提到典型神经症状,需要迅速的诊断和纠正,避免延误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。
. t3 M6 Y+ }0 A) L7 ~4 H

. A( r8 j* s" u, D# |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回复
  • 转播
  • 评分
  • 分享
帮助中心
网友中心
购买须知
支付方式
服务支持
资源下载
售后服务
定制流程
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关注我们
官方微博
官方空间
微信公号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